接打手机小声为妙
如今,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,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。确实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。 但随之而来的是因手机“骚扰”他人也成了普遍而无奈的现象。也就是说:无论是在社交场所还是公共场合如何接打手机,已经成为礼仪的最大威胁之一。
如今在公共场合,有的人接打手机的时候,给别人造成“骚扰”的行为越来越多。
我是没车一族,天气暖和的时候上下班来回走,冬天太冷就乘公共汽车了。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:公共场合有的人打手机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感受,如置身于无人之境,声音之大、表情之自然、谈吐之随意真让人备受骚扰。。
东北通常形容那些比较能装的人有这样几个字:“穿小貂(貂皮衣服)、夹小包(为了避拎着包是收电费之嫌疑,把包夹在腋窝下)、打夏利(打夏利出租车价钱便宜)、喝小烧(小酒坊的散装白酒,两三元钱一斤)。”
那天我在公交车上就遇见这样一位穿着貂皮上衣、夹着小包、一幅财大气粗架势的男士。我暗自核对一下那几个字:“穿貂、夹包、挤车……”能占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了,估计不是啥款,是款的话肯定自己有车。刚上车抢个座坐下,就迫不及待的掏出手机不知道给谁打电话,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门开始了“移动聊天”。因为他声音大,你不用集中精力听都直劲儿往你的耳朵里钻。大概意思是说头一天晚上喝酒的事儿:谁喝少了、谁喝过了、谁说啥了等等,基本上一口一句CTM的口头禅。全车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,连报站的声音我都没有听到,结果坐过了一站地。好在小县城站与站之间距离不太远,但是大冷的天也冻得我直打哆嗦。
还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穿着入时的女士,像是离开家的时候和老公生气了。上车就打手机。听她旁若无人的大声质问,语言那个丰富和生动啊!时不时还夹杂着一两句粗话,吸引了周围的乘客。我也情不自禁的向她投去了“崇拜”的目光。只见女士真的是“急了眼、翻了脸、唾沫星子喷多远。”大有置老公于死地而后快之态势。我到站下车的时候她还在继续她的“移动交涉”。我太羡慕人家手机的移动利用率了。
其实在公共场合大嗓门接打手机的人大有人在,他(她)们根本不去考虑别人的看法和感受。
真想奉劝这些朋友,你自己的那点儿家事私事隐秘事,还都算不得有价值的新闻,也引不起大多数陌生人的兴趣,还是不要公开地用“高音喇叭”来发布 ,我们没有兴趣或者根本不想听您的隐私。
在这种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地“喧哗”,无端打扰他人宁静,无端吸引别人的注意力,是忽视他人存在,忽视他人感受的失礼行为。
接打手机在不同的场合,无疑是表现礼仪的一种方式。那么高分贝虽然不一定费电,但也浪费“蛋白”呀。为了您的形象、为了他人的感受。请把你接打手机的音量调低吧!
评论